社科研究和课题申报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部分和载体,是立足教学实践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。为进一步推进科研工作开展、拓展课题申报思路,为教师科研水平提质、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,5月29日,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刘书越教授受邀莅临马克思主义学院,举办题为“社科研究和课题申报漫谈”的专题讲座。
会前,刘书越教授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建工作与学思行工作室,并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之后,讲座在会议室隆重召开,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贾启红主持,全体教师参加学习。
刘书越教授以多年积累的学术修养为基础,结合成功申报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实践经历,对社科研究中选题设计、研究计划等环节进行了深入解读;对课题申报的研究倾向与技巧等进行了详细讲解,为各位教师在社科研究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提供了宝贵意见。他鼓励大家要打开视界、发掘选题价值,不断积累研究和申报经验,提升自身专业水平,为成功申报和完成高质量项目打下坚实基础。
刘书越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,极大激发了教师参与研究与课题申报的热情,各位教师纷纷表示,本次讲座给自身科研规划带来了非常有创新性的启发,使自己对科研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,为将来的课题申报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。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新时代新征程上,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,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。作为高校思政教师,在发掘学术课题,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,既要保证研究课题意义重大、聚焦前沿,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、创造性,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持续贡献力量。此次讲座内涵丰富、实用性强,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提供了有力指导,大家必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深刻领悟、迅速行动,力争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嘉宾简介:
刘书越,男,1966年生,中央党校法学硕士,现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,主要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,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重大实际和理论问题,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,独立或第一作者出版《环境友好论:人与自然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解读》《读懂生态文明范例——塞罕坝告诉我们什么?》《走进生态文明》等著作三部,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》《河北学刊》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,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六项,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,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河北省“三三三”二层次人选。
(供稿单位:马克思主义学院)